打個比方,以洋人為主要訴求的商店所販售的東西,雖然這些東西我都不喜歡,但他們喜歡所以買下來,這並無對錯。我只是覺得製作迎合外國人口味的東西就有國際水準嗎?因為我是日本人,所以我製作日本的東西,若對方無法理解也沒辦法。
外國人的鑑賞,主要以故事為主。《早春》描述上班族的生活,悲慘的心境,這種非故事性的東西,他都看不懂。因為他不懂,所以就擅自把那些內容解釋為禪或是一些有的沒有的其它東西。
思考模式也一樣,對於人的看法也趨機械化。機械思考相當欺負人,把人視作特殊之物。若這樣看待人,就會出現披著人類外型的細菌,雖有人形,但其實是細菌。而大多數人卻將這些「細菌」的表現等同於「人」的價值。
我一直都在注意色彩之間的感覺,所以並不覺得特別困難。只是顏色實在很多,不喜歡的色彩我就不用。不能因為是彩色的關係,就把各種顏色都放上去,應該要精簡色系,慎選顏色,這才是彩色片的重點。有色彩,但要作出沒有色彩的感覺,要讓人感覺色彩不存在。
我年輕的時候對拍攝有極大的興趣,會覺得這個地方應該這樣拍,那個地方應該那樣拍,但現在卻一點興趣也沒有了。只希望用最淺顯易懂的手法,用大家都懂的方式拍。
鏡頭也不動了嗎?
完全不想再動了。……要移動也是不知不覺間移動的,因為我的低音部風格本身就是不移動的,而且疊(overlap)對光學效果來說並不好。
我想可以這麼說,導演將故事切割成許多景框,但在現實的大千世界的畫面流動,景框是無法切割的。所以有種說法是,不可以侷限於景框裡。對持這種想法的人來說,不管是大銀幕或其它都是一樣的。正因電影有景框存在,所以若是不管景框將會如何?讓某些難以言喻的留白放上銀幕會如何?這是我的想法。
節錄至 尋找小津:一位映畫名匠的生命旅程
1 則留言:
嗨 我來留了
"無住生心"陳俐陵水墨畫展
8/2(六)10:30開幕茶會
地點:佛光緣美術館宜蘭館
地址:宜蘭市中山路三段257號1樓
電話:(03)931-0339
展期:8/2~9/7 10:00am~9:00pm(週一休館)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