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6/21

2012/06/11

鄙夫志柔弱生


2012/05/29

傲嬌的女王




2012/05/23

五常國中的水彩課

我真的覺得學生畫得很好,根本不需要教什麼,只要給他們自由的環境就夠了。



































2012/04/29

專心的十二個要點 ~ 紀律


紀律

自制的關鍵在於「紀律」。「紀律」會管理我們怎麼訓練自己、什麼時候訓練,以及我們訓練的內容。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對紀律真正的涵義仍然感到困惑。

我曾經聽到一位體育教練談論紀律。「做你該做的事,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並且儘可能做到最好,而且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對禪吉他來說,這是對「紀律」最好的定義。我們把這個定義拆開來看:



做你該做的事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想做的事,和我們知道自己該做的事。這兩者通常都是衝突的。比起存錢,我們寧願花錢;我們想看電視而不想念書;我們想吃點心而不想節食。紀律可以迫使我們依循更高一層的本性。

一旦我們能夠自我約束,我們會覺得自己因此變得更好。紀律有別於自我否定,有的人藉紀律之名來否決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行為其實是出於頑固、苦惱和恐懼。自我否定的人即使做了該做的事,也不會覺得好過一些。在禪吉他的修行上,用錯的精神來做對的事,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

如果你還要問「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都別問,練習就對了。」


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

「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就是當下。

如果你心裡想著:「我要想個辦法來修理那個東西。」那就拿出工具來修理它。
當你聽見自己說:「我一直想寫那封信。」那就坐下來開始寫。

如果你覺得有很多事要做,卻不知從何下手,那就隨便找件事開始做──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先把它作完,然後再進行下一件。就像武士道說的:「攻擊角落。」先挑出小事,然後用你的方法來做那些大事。

有一個著名的公案描述了這種紀律所秉持的態度:
一位僧人走近禪宗大師趙州和尚說:「我剛皈依佛門,請您教導我。」
趙州和尚說:「你吃過粥了嗎?」僧人回答說吃過了。
「那你現在最好去洗碗。」趙州和尚說。


儘可能做到最好

如果你正要進行什麼事,記得小心把它做好。如果練習的時候不認真,那一點用都沒有。傳說禪宗大師蕃山在少年時代偶然聽到一個肉販和客人間的對話,因而了解到這點。

「給我你店裡最好的肉。」客人說。
「我店裡的東西都是最好的。」這個肉販回答,「在這裡,沒有哪塊肉不是最好的。」這個肉販知道他已經儘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要真正了解紀律的這一點,你要先了解先前提到的:「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我們經常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適當的完成工作;我們也常做事拖拖拉拉,或是低估把事情做好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你正準備要好好的做一件事,那就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時間。匆忙之下是做不出高品質的東西。


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

一個人是不是有紀律,得看他有沒有持續運用上述原則。除了洗碗,上述那位僧人肯定可以找到別的事情做;而那個肉販也有可能因為太累,無法保證刀下的每一塊肉都是最好的。那麼,他們是怎麼維持紀律的呢?

其中關鍵是,不要想著每次都要把事情做對,這樣的想法似乎太偏頗了。你只要一次做對一件事情:在這一次,在當下。那才是你該關心的。

「做你該做的事,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並且儘可能做到最好,而且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遵循這個原則,你一定會了解禪吉他。

摘至<當吉他手遇見禪>頁7377

2012/04/07

心理—技巧學派

*不同的音樂觀念要求不同的技巧方式,有多少種不同的藝術意圖,就有多少種正確技巧。


*‘外部’的技巧訓練必須用‘內部’的技巧訓練來替代。


*對大腦的練習應該多予手指的練習。


*魯賓斯坦強調鋼琴家的技術不是靠練習的時間,而是靠練習的質量獲得的,通過意願和專注在音樂問題上指揮大腦。


*由內而外的過程是不能被任何東西替代的。


*建議先在頭腦裡改正錯誤,再重新彈奏。


*練習是一個心理—生理的過程。有效的練習需要我們大腦對音樂意圖有清晰的概念,需要集中注意力,把精力用在完成目標上。


*不太關心抽象的手指靈活度問題,而更多考慮所演奏樂曲的音樂本質,因為鋼琴演奏者的問題是音樂方面的而不是技術上的。布索尼建議,在搞清楚音樂意義之前不應該碰鋼琴。因為鍵盤所帶來的各種要求常常使人忘記音樂的意圖,所以在準備工作中,離開鋼琴的大腦意識練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熟練是隨著對音樂的認識理解而發展的。不恰當的動作並非由技術上的缺陷造成,而是動作自身的問題征兆之一。掌握一個動作的感覺和目的是確保它自然流暢的首要條件。因此,技巧練習永遠應當與音樂的練習、與音樂處理的研究相結合。


每個困難的技術問題應當先仔細觀察,並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每次反覆練習一個複雜的段落,彈奏中都要有新的調整,那麼這樣技巧的形成便成為一種調整的過程。重複但不是枯燥的練習,就變成了一個通過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始終經過理性準備的嘗試。“如果你開啟一扇門卻拿錯了鑰匙,那麼即使你試了一百遍,結果也只會把鑰匙和鎖都弄壞…你可以試試不同的鑰匙,直到找到對的為止”。


*提倡自由而全面地運用鋼琴演奏者所有身體部位,從指間到整個軀幹。這個技術是通用的,或者應該說是真正自然的協調技術。重量、擺動、肌肉強度(力量)的無數種組合都是可能的,一個鋼琴演奏者必須找到他的音樂意圖和便於演奏的組合。


*我們的意識越是能從動作中轉移出來,就越能集中於這一動作的目的,藝術意圖和大腦中的聲音概念也就越鮮明。因此,藝術觀念引發要去實現它的渴望,引起的願望衝動變得更活躍,所需的自發動作就更容易找到,它的自覺過程就會更快實現。


*成功的鋼琴演奏必備的三個基本心理條件:1對即將在鋼琴上演奏的音樂作品的內心聆聽能力,從整體以及所有細節上去仔細聽辨;2最熱情持久的強烈渴望去實現不斷發掘的音樂形象;3在日常練習以及舞台上全身心的高度注意力。


*心理—技巧學派的倡導者們幾乎不怎麼講技巧。他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培養學生的樂感上,而不是發展他的技巧。他們討論音樂,他們在鋼琴上示範自己的藝術想法,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啟發他們的學生。


*李斯特晚年曾經說過:用自己的靈感創造技巧,而不是從機械練習中獲得。


*教師的職責是開啟大門,而不是把學生推進去。


*永遠不要以(你的手和手指應當或正在做什麼)演奏方式去考慮你的音樂,而是以(如果天堂裡的一個演奏家替你彈,你希望聽起來是什麼樣)詮釋表現方式去考慮。


摘至《鋼琴演奏的藝術:一種科學的方法》
作者:[美]考切維斯基
譯者:朱迪

2012/03/24

2012/01/01

「變動時代的思考技術」摘要3 中西輝政

第五章 保持疑問的技術


思考方式39 不要忽視突然浮現的疑問
資訊往往會遭到扭曲,因此要重視自我的實際感覺。對於突然浮現的疑問,追根究柢進行思考,不要刻意壓抑,就能逐漸看清真實。


思考方式40 眾人皆信的動人詞語更值得存疑
自由、平等、和平、民主,這些是迫使戰後日本人停止思考的四個詞語。了解這些詞的內涵,脫離這些詞的束縛,才能夠運用自己的頭腦思考。

乍看動人的詞語會誘使人們停止思考。只要看了字面意思,就毫不懷疑地將這些詞語視為真理,完全置之不問。訓練運用自己頭腦思考時,針對這種乍看動人的詞語,隨時保持警戒、抱持懷疑,也是重要的思考方式之一。人們常說「動人的玫瑰帶刺」,動人的詞語經常也帶著刺。

遇到這類詞語時,抄到筆記本上,作成清單,思考記下的詞語有什麼共同之處,如此就能了解何謂原創的思考。


思考方式41 不受數據或邏輯的正確所迷惑
相較於形式周延的邏輯,切身的感覺更為重要。任何人看到都會認為正確的邏輯或數據裡,也會隱藏著巧妙的手段。

日常生活中,讓人不禁覺得煞有其事的數據、任何人聽到都不會反對的口號,或是無可挑剔的三段論證等等,對於提出這些事項的人,無論如何都得留意。尤其是這個人真正的意圖,或是這個人是否誠實,要運用這些觀點先加以確認。


思考方式42 留意既定成見的論調
讓人無法反駁、太過完美無缺的論調,可能事先已經有著既定的結論,因此必須留意,對方是否都採用對自己有利的資訊在解釋特定的結論。

原本在思考或討論時,由於尚未得到結論,因此才必須進行討論。
然而,有時候往往在討論一開始,對方就先設下了特定的結論,然後裝得像是在自由討論後得出來的結論。如此一來,就不是公平的討論了。

舉例來說,有些人看準了這方完全沒有預備知識,就毫不留情地提出專業知識或數據,單方面的推動討論進行。其實事前至少應該告之討論的概略內容,讓即使是外行人,也能夠依據外行人的程度先做準備。但是,另有所圖的對手事先故意不說,直接就切入討論。

如此一來,在毫無機會反駁的餘地下,討論轉眼就被帶入了對方意圖指向的結論,並不足為奇。
這類經過巧妙安排的會議,邏輯的整合性無懈可擊,讓討論在無可挑剔的情況下展開,然後提出無法反駁的結論,讓人即使是受騙了也不會察覺。


思考方式43 盡早發現,暫緩行動
能夠早點發現問題,就能在了解以後,周詳的制定對策,同時,再加上「堅決主張、果斷讓步」的步驟,這些就是英國制定策略的智慧。

如果能及早掌握事態,就可以仔細觀察事態的推移。如果要找出最適合行動的時機,盡早發現可說是不可欠缺的條件。關於社會上的種種事情,往往就是時機決定成敗。

無論獲得多麼綿密、正確的情報,一旦反映在政策時的方法錯誤,情報就完全失去了價值,因此產生出暫緩行動的思考方式。

英國有句俗話:「還沒到橋,就別想著過橋。」另外,還有一句話是:「時機就是實務的生命。」「切中時宜」的時機才能讓微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收穫。能夠等待最後一刻的好時機,才是決定成敗的關鍵。

總而言之,這種思考方式給我們一個教訓,人類一旦知道有威脅(橋)存在,就會囿於必須立刻處理的強迫觀念,而輕率地行動(過橋),但是這樣的做法往往會招致危險。


思考方式44 全體一致基本上就有問題
透過問卷調查展現壓到性的數據,這種思考方式最是危險。猶太人的社會裡認為全體一致就是所有人都沒有用心思考的證據。這個想法可是攸關存活的重要教誨。

在東京,所有的事物都濃縮集中在狹小的區域,掌握資訊的人如同嗡嗡飛舞的蜜蜂一樣,就在狹小的區域裡交錯飛著。掌握資訊的這些蜜蜂用盡各種方法飛往各處,散播著同樣的資訊。

於是,相同的資訊就如同病毒傳遞一樣,聽說的人就變成了資訊的感染源,然後再用同樣的資訊感染別人。由於是緊密地聚在一個狹小的區域,所以轉眼之間,各個角落都充斥著相同的資訊,所有人都異口同聲說著相同的結論。

如此一來,即使是最初存疑的資訊,由於短期內不斷重複聽到,於是產生誤解,認為:「這麼多人講的都一樣,一定沒錯。」有時就深信聽到的資訊是完全正確無誤。

如果認為許多人說的事情就是正確,招致危險錯誤的機率反而相當高。
眾人一致的結論不見得正確,重要的是了解這類結論反而代表一個危險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