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村上隆的論述,在一片喧嘩聲中,我想說的是這不是一本講如何賺錢的書,而是一本關於美學和價值觀的書。儘管是商周出版、儘管書的設計亂七八糟、儘管前面放了一些狗屁不通的推薦序,我想還是值得推薦的好書。裡面所提日本藝術界的問題,應該不只是日本的問題,而是所有非歐美國家藝術界的問題。至於是不是非得打進所謂歐美藝術圈成為其中一分子,然後在世界(西方)美術史的一角卡位,我想是因人而異吧。藝術創作和功成名就並不一定等同於一件事,全看每個人的自我需求,當然魚與熊掌亦可兼得,不過每個人的條件不同就是了,說起來,如果真的像村上隆那樣清楚自己的目標和定位,對我而言似乎就失去了摸索的趣味,少了點胡搞的勇氣。一路朝著目標殺去固然有趣,漫無目標的閒晃也挺不錯。當然我還是很欣賞這個人,對於他自我提升的訓練方式也蠻認同,至少是明確的,所以把第三章打了下來,不是第一第二章沒有重點,是網路可以試閱,有興趣得自己去搜尋吧。
像世界提出獨一無二得自我核心價值
為了賦予作品意義,在藝術的世界必須做的事情都是一定的,有所謂世界共通的規則這樣的東西。「在世界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將自我核心與歷史相對化,然後發表出來。」就只是這樣。
看起來或許簡單,但是要把真實的自己完全暴露出來,將自我核心轉化為作品,極需要嚴厲的心靈鍛鍊。照日本國內的生活習慣來看,也是很難實行的方法。對於藝術來說,「強烈的獨創性」是一個標準,能否向世界提出「前所未有的嶄新」,是決勝的關鍵,所以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是不可或缺的。
有一位叫Mr.的藝術家,從一毛錢都領不到的無薪時代就開始擔任我的助理,可以說是與我同甘苦共患難。以前,他曾經在工作室持續過著自炊輪班制的咖哩生活,他是個御宅族,有戀童癖、是美少女偶像狂,也曾經是個混混。因為捨不得丟東西,家裡塞滿十年份的舊收據、舊書、錄影帶或撿來的垃圾等。就算搬了家,沒多久垃圾又會溢滿他的房間……。可說是一般那種很邋遢的御宅族。然而,乍看之下充滿負面要素的生活型態,在他選擇以藝術家為業的瞬間,產生了逆轉現象。
「在世界發現獨一無二的自己,將自我核心發表出來」,將這個世界美術共通的前提,加上「御宅族又有戀童癖、又是暴走族出身的垃圾收集家而希望成為藝術家」這樣的組合,就有發展的機會。在歐美的社會,幾乎沒有這種人。所以利用他的背景作為核心,去尋找創作的原型,應該就可以做出只有他才能作、充滿獨創性的作品才對。
我剛認識他的時候,他正在準備美術學校的畢業作品,類似義大利貧窮藝術(Arte Povera)風格的「垃圾山貧窮藝術」,就是那種恨不得昭告天下自己多喜歡藝術的半吊子美術大學風格裝置藝術。但是讓他從這種風格蛻變出來的,卻是一段小小的交談。
「你人生最快樂的瞬間是甚麼?」
「在漫博展買同人誌的時候。我有六百冊以上的色情同人誌。因為周遭的人都討厭這種事,所以我一直沒說…。」
燃起興趣的我,請他給我看他偷偷畫的有戀童癖感覺的大量少女素描。結果,我看到了他在裝置藝術裡未曾顯示出來的真實靈魂的聲音。「喔,原來在這裡!」 我發現了他內心的按鈕。在那之後,他的作品全都變成了一些極端無恥的東西。晚上,跟小女生牽手散步的全裸自畫像;自畫像的性器上,還站了個裸身小男孩很有精神地笑著。老實說我還真懷疑這是不是犯罪,不過因為是繪畫,所以跟犯罪完全扯不上關係。
雖然是情色的,但也投射到了他內在核心的部分。就像看到哥雅(Francsco Goya)的作品:薩坦噬子(Saturn Devouring his Son)時的衝擊與感動湧了上來。生活在現代的人們所抱持的「黑暗的神話性」,很真實地被封閉在其中。因為超越了色情而抵達了藝術的脈絡,畫作才足以讓觀者折服。在歐美的藝術界,吐露出作家真實的心情,才是作品能夠被接受的重要要素。
與其決定了工作之後再讓自己喜歡上它,不如將喜歡的事情變成工作,這樣理所當然地讓客人感同身受的頻率也會變高。所以只要在每個當下,忠於自己的慾求,我想工作自然而然就會跟著來。就算一開始只是因為興趣而隨便做了起來,「為什麼會這樣呢?」在追求興趣的過程當中,漸漸會覺得有趣,而產生出疑問。發現答案的時候,也會感到興奮。
「鑽研自己的興趣」、「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是兩個非常不同的事情。 想從事藝術的年輕人,特有的問題在於大家都相信「根本不需要苦修」。從小就被爸媽說「做你自己想做的事」的這些人,進入了藝術的世界之後,依舊真的照著他們想做地活著。連是不是真的喜歡創作都不知道的狀況之下,「與其回到平靜的生活,不如過著每天像是節慶一般、可以感到興奮的生活,還比較有趣」,有了因為這樣的理由,停留在藝術的世界。「採取了那樣的行動,當然會被這麼看待,為什麼還做那種事情」等,業界也有連這種基本家庭教育都沒有的人。單純來說,這個業界有很多不知「忍耐」為何物的人。為了傳達事物,至少該懂得最基本的「應對進退」才對。
看到沒有接受過訓練,就敢表現出來的人數量之多,常常讓人背脊發涼。他們好像只要稍微被朋友或老師讚美過了頭,之後可能就會開始不順了。「我的畫,只要一張被認同,那就一獲千金了!」藝術的世界裡,年輕人們帶著輕鬆的態度加入。有時候我會覺得,他們實在應該經歷一下,一張畫必須用一千日圓或兩千日圓來賣的時代。因為「不苦修也能走下去」的想法太過蔓延,我反而開始對於「這個幻想到底是誰發明的?」感到興趣。
也許抱著鴕鳥心態,想要一直處於永恆的夢想空間的人,都會來到這個世界。光是作品被《美術手帖》這種雜誌刊登過一次,就感到無比的喜悅。之後,希望有機會成為哪個地方的美術老師,在小小的、安全的藝術監獄當中,隨口亂謅、安泰地度過一生。這樣的人,很難不令人懷疑「真的有心要做藝術嗎?」為什麼遊手好閒的人會想來從事藝術呢?厲害的藝術家,雖然看起來好像無所事事,實際上卻都是很用功努力的人啊!
從歷史發現自己獨有寶物的方法
藝術家創做好作品的捷徑,端視如何捉住偶然的幸運,但是這種東西大概怎麼等也很難等的到。
要徹底追求事物,累積必然的要素,機會才會開始降臨。從歷史中發現自己獨有的寶物,我覺得日本人應該很擅長這點。但是要將寶物呈現給世界,因為有語言的障礙,所以很難做得到……,不過就像「料理的鐵人」變成英語的瞬間,大家就能理解一樣,只要建立起促使思考發展的路徑,日本人的潛在能力也是可以充分通用於世界的。
解讀美術規則的方法很簡單,學習歷史就可以了。好好地鑽研喜歡的作品或作家一路沿襲下來的系譜,就能看到不少東西。
如果是每天在補習班畫素描的人,在平面構圖完成後,只要把「人家說好的東西」、「人家說不好的東西」跟「自己喜歡的東西」排列在一起看就知道了。首先會知道自己必須尋找的歷史,知道之後,就開始實際去解讀歷史就好了。這樣一來馬上能夠理解美術的規則。解讀吸引自己的東西,非但能知道歐美的美術規則,也能掌握自行變化的規則本身。
我曾經調查過自己喜歡的女生類型,想要知道為什麼在路上擦肩而過,有些女生會讓我想再回頭再看一次,有些則不會。看了各式各樣的女生照片,我發現引起我注意的女生的共同點是「穿著綠色衣服」。原來很多事情我們自己都沒有察覺,綠色對我來說竟然有那麼大的影響力。像這種看似毫無根據卻明顯存在的法則,也應該要好好重視。
由於日本的藝術有高超的技術,因此只要知道目的地,就可以發現寶物。藝術最重要的問題在於「如何能找到新的表現方式」,找到新的表現方式的人,會被長久尊敬、讚揚,但是在發現之前的冒險路上,是充滿苦悶的。這個冒險的實際狀況,沒有在藝術教育的現場被傳達出來。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是理所當然的。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被灌輸了「藝術等於歐美藝術的模仿」這樣的觀念。對於可以抵達有人挖過寶的地方而崇拜得不得了;照著前人的腳步前進而感到開心的,就是日本人的藝術。但這樣,是尋找不到新寶物的。
為了把尚未發現的寶物弄到手,我採取以下五個階段的方針:
1﹒尋找自己有興趣的表現領域,徹底學習該領域的歷史。
2﹒尋找自己對該領域產生興趣的理由。因為興趣的根源並非都是肯定的東西,所以尋找理由一定會遇到瓶頸,即使如此也要追究出原因。
3﹒追究出原因之後,會開始猶豫這是否真是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因此必須數度重新檢驗自己有興趣的表現領域何在?
4﹒結束興趣檢驗後,徹底地學習歷史就會看到前往寶藏之島的地圖。
5﹒努力學習解析地圖、籌措資金,開始航海前往寶藏之島。
美術教育的成敗,本來的關鍵應該在於「尋找自己有興趣的領域」、「設定自己所追求的目的」這兩者間的不斷試行錯誤。但實際的美術教育,卻是「學習(教授所認為的)主觀歷史」以及「學習開始航海時需要的技術」而已,藝術表現的目的,在這裡頭完全被忽略掉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