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29

專心的十二個要點 ~ 紀律


紀律

自制的關鍵在於「紀律」。「紀律」會管理我們怎麼訓練自己、什麼時候訓練,以及我們訓練的內容。然而,還是有很多人對紀律真正的涵義仍然感到困惑。

我曾經聽到一位體育教練談論紀律。「做你該做的事,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並且儘可能做到最好,而且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對禪吉他來說,這是對「紀律」最好的定義。我們把這個定義拆開來看:



做你該做的事

生活中有很多我們想做的事,和我們知道自己該做的事。這兩者通常都是衝突的。比起存錢,我們寧願花錢;我們想看電視而不想念書;我們想吃點心而不想節食。紀律可以迫使我們依循更高一層的本性。

一旦我們能夠自我約束,我們會覺得自己因此變得更好。紀律有別於自我否定,有的人藉紀律之名來否決自己想做的事,這種行為其實是出於頑固、苦惱和恐懼。自我否定的人即使做了該做的事,也不會覺得好過一些。在禪吉他的修行上,用錯的精神來做對的事,會衍生出其他的問題。

如果你還要問「什麼是該做的事」,「什麼都別問,練習就對了。」


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

「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就是當下。

如果你心裡想著:「我要想個辦法來修理那個東西。」那就拿出工具來修理它。
當你聽見自己說:「我一直想寫那封信。」那就坐下來開始寫。

如果你覺得有很多事要做,卻不知從何下手,那就隨便找件事開始做──不管是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先把它作完,然後再進行下一件。就像武士道說的:「攻擊角落。」先挑出小事,然後用你的方法來做那些大事。

有一個著名的公案描述了這種紀律所秉持的態度:
一位僧人走近禪宗大師趙州和尚說:「我剛皈依佛門,請您教導我。」
趙州和尚說:「你吃過粥了嗎?」僧人回答說吃過了。
「那你現在最好去洗碗。」趙州和尚說。


儘可能做到最好

如果你正要進行什麼事,記得小心把它做好。如果練習的時候不認真,那一點用都沒有。傳說禪宗大師蕃山在少年時代偶然聽到一個肉販和客人間的對話,因而了解到這點。

「給我你店裡最好的肉。」客人說。
「我店裡的東西都是最好的。」這個肉販回答,「在這裡,沒有哪塊肉不是最好的。」這個肉販知道他已經儘可能把工作做到最好。

要真正了解紀律的這一點,你要先了解先前提到的:「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我們經常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來適當的完成工作;我們也常做事拖拖拉拉,或是低估把事情做好所需要的時間。如果你正準備要好好的做一件事,那就給自己預留足夠的時間。匆忙之下是做不出高品質的東西。


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

一個人是不是有紀律,得看他有沒有持續運用上述原則。除了洗碗,上述那位僧人肯定可以找到別的事情做;而那個肉販也有可能因為太累,無法保證刀下的每一塊肉都是最好的。那麼,他們是怎麼維持紀律的呢?

其中關鍵是,不要想著每次都要把事情做對,這樣的想法似乎太偏頗了。你只要一次做對一件事情:在這一次,在當下。那才是你該關心的。

「做你該做的事,在該完成的時間內完成,並且儘可能做到最好,而且以後每次都要這麼做。」遵循這個原則,你一定會了解禪吉他。

摘至<當吉他手遇見禪>頁7377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