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4/07

心理—技巧學派

*不同的音樂觀念要求不同的技巧方式,有多少種不同的藝術意圖,就有多少種正確技巧。


*‘外部’的技巧訓練必須用‘內部’的技巧訓練來替代。


*對大腦的練習應該多予手指的練習。


*魯賓斯坦強調鋼琴家的技術不是靠練習的時間,而是靠練習的質量獲得的,通過意願和專注在音樂問題上指揮大腦。


*由內而外的過程是不能被任何東西替代的。


*建議先在頭腦裡改正錯誤,再重新彈奏。


*練習是一個心理—生理的過程。有效的練習需要我們大腦對音樂意圖有清晰的概念,需要集中注意力,把精力用在完成目標上。


*不太關心抽象的手指靈活度問題,而更多考慮所演奏樂曲的音樂本質,因為鋼琴演奏者的問題是音樂方面的而不是技術上的。布索尼建議,在搞清楚音樂意義之前不應該碰鋼琴。因為鍵盤所帶來的各種要求常常使人忘記音樂的意圖,所以在準備工作中,離開鋼琴的大腦意識練習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熟練是隨著對音樂的認識理解而發展的。不恰當的動作並非由技術上的缺陷造成,而是動作自身的問題征兆之一。掌握一個動作的感覺和目的是確保它自然流暢的首要條件。因此,技巧練習永遠應當與音樂的練習、與音樂處理的研究相結合。


每個困難的技術問題應當先仔細觀察,並從不同的角度入手。每次反覆練習一個複雜的段落,彈奏中都要有新的調整,那麼這樣技巧的形成便成為一種調整的過程。重複但不是枯燥的練習,就變成了一個通過嘗試解決問題的方法,一個始終經過理性準備的嘗試。“如果你開啟一扇門卻拿錯了鑰匙,那麼即使你試了一百遍,結果也只會把鑰匙和鎖都弄壞…你可以試試不同的鑰匙,直到找到對的為止”。


*提倡自由而全面地運用鋼琴演奏者所有身體部位,從指間到整個軀幹。這個技術是通用的,或者應該說是真正自然的協調技術。重量、擺動、肌肉強度(力量)的無數種組合都是可能的,一個鋼琴演奏者必須找到他的音樂意圖和便於演奏的組合。


*我們的意識越是能從動作中轉移出來,就越能集中於這一動作的目的,藝術意圖和大腦中的聲音概念也就越鮮明。因此,藝術觀念引發要去實現它的渴望,引起的願望衝動變得更活躍,所需的自發動作就更容易找到,它的自覺過程就會更快實現。


*成功的鋼琴演奏必備的三個基本心理條件:1對即將在鋼琴上演奏的音樂作品的內心聆聽能力,從整體以及所有細節上去仔細聽辨;2最熱情持久的強烈渴望去實現不斷發掘的音樂形象;3在日常練習以及舞台上全身心的高度注意力。


*心理—技巧學派的倡導者們幾乎不怎麼講技巧。他們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培養學生的樂感上,而不是發展他的技巧。他們討論音樂,他們在鋼琴上示範自己的藝術想法,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啟發他們的學生。


*李斯特晚年曾經說過:用自己的靈感創造技巧,而不是從機械練習中獲得。


*教師的職責是開啟大門,而不是把學生推進去。


*永遠不要以(你的手和手指應當或正在做什麼)演奏方式去考慮你的音樂,而是以(如果天堂裡的一個演奏家替你彈,你希望聽起來是什麼樣)詮釋表現方式去考慮。


摘至《鋼琴演奏的藝術:一種科學的方法》
作者:[美]考切維斯基
譯者:朱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