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6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節錄

因為閱讀後的喜悅,
奮力地把松浦弥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節錄出來。
這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關於寫作與編輯

使盡全力工作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盡全力並不值得稱讚,畢竟有沒有盡了全力,都是個人的感覺,跟客戶或是一起共事的人是不相干的。因為是工作,當然會要求成果,當一個工作結束之後,必須冷靜地重新檢討完成的作品。雖然再次回想已經結束的工作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好好反省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很可能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又犯了相同的錯誤。由於我是一個自由工作者,所以總是抱持著這次失敗就沒有下一次的工作機會這樣的意識在工作。即使這麼想,還是會有做不好的時候,這就是工作有趣的地方也是辛苦的地方。

寫出我想說的話

現在的我,對於寫文章這件事,好像也還沒資格告訴人家要怎麼寫,對於立志寫作的人,我唯一能說得是,文章寫得好與不好其實沒什麼關係,文章內容必須講究事實,以及能給人簡潔的印象這才是比較重要的。有個很有名的作家,名字我已經忘了,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意思大概是「文章不可以寫得太好」。這句話的意思好像是說,對寫作的人而言,追求文章的優美是一件無趣的事情。真正厲害的人,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去破壞拆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就像教科書裡寫的,所謂優美的文章,只要學著照著文法寫,誰都能寫。但是如何解構文法,將最精髓的部分寫出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那句話很有道理。我也經常思考著,寫出好文章的訣竅是什麼?我的結論是,就當作是在跟人家講話一樣寫出來就好了。就像是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告訴爸媽、小孩、戀人或朋友一樣地寫出來就好了。

下筆的前兩天

我寫作大多以所想所感為主,但這種描寫內心情緒的寫作很辛苦,常常想不出要寫什麼。比方說我會在截稿的兩天前左右,開始做心理準備,因為就算突然想到,也絕對沒辦法下筆。我刻意將自己的感覺移轉到書寫這件事上,等到心底響起「好!來寫吧!」才動筆。如果坐到書桌前,思緒正瀕臨顛峰的話,那是最理想不過了。所以在這段期間,我不太與人見面,因為情緒一有波動,可能就寫不出來了。我盡量不和人見面,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讓自己慢慢進入寫作的世界。二十四小時都在思索接下來要寫的東西,連睡覺的時候也是。但並不是坐著不斷地思考,而是邊思考邊過日子,也許有點類似戀愛時,老想著某個人的感覺。有時候也會去散散步、到街上走走,轉換心情。就好像是讓自己想寫的東西在腦中發酵一樣,一直到坐在書桌前,腦袋已經充滿各種想法不寫不行的狀態,才動手將所想的事情寫下來。能達到這種狀態是最理想不過了,但並非總是那麼順利。有時會在中途遇到討厭的或讓自己分心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只好重新調整情緒,再來一遍了。

一直持續不斷地思考,某個時候腦中便會浮現字句或景象,只要不放棄,一定會有字句出現,所以我總是讓腦子動個不停。剛開始時,腦中會不斷地盤旋著「要寫些什麼好?寫什麼好呢?」的句子,想著想著彷彿打開了記憶的抽屜,就從中找到「要寫的東西」了。

從以前到現在學到的「寫作秘訣」

要保持固定寫作的心情還是得仰賴正常規律的生活,絕對只有規律地生活才能辦得到。要有充足的睡眠、美味的食物和適度的玩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所以並不是說你每天都早睡,但規律的生活是必要的。要先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掌握精神狀況。

再者,我無法只為自己寫文章,一定要有個對象才行。雖然我不會告訴那個人,也不會告訴其他人,但一定會在心中想著這篇文章是寫給他的。這樣做除了比較容易投入情感之外,也才會產生書寫的必要性,或者說是意義。對我來說,寫作的目的在於表達感謝的心,雖然不是直接的表達,卻像是要回報給那些帶給我力量的人。我之前已經提過了,有點像是戀愛的感覺(笑),但是不這麼想就寫不出來。因為寫的是自己的心底話,如果是連載,就好像每個月給某個人寫情書一樣,也因為是情書,沒有對象就沒辦法寫不是嗎?所以我每次寫作之前都會決定這次要寫給誰。

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寫作至今收穫的心得,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只寫一個主題。即使對於一件事,有想到幾個事情想傳達,我也不會將它們全部寫出來。對於想傳達的事情不能貪心,一次只能表達一項主題。比方說「蘋果很好吃」這個主題,就算想到「蘋果和橘子都很好吃」,也只能寫「蘋果很好吃」。這樣做比較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前的做法會想要塞入很多主題,結果文章落得支離破碎。寫長篇文章時也是如此,將自己的感覺集中在一個主題上,這樣比較能明確地寫出想寫的事情。

然後,盡量不要花太多時間寫作,花太多時間是不行的。我寫的稿子大多在一千兩百字左右,大約花一個小時來寫。所以,在那之前要如何醞釀情緒就變得很重要。如果想要寫好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但我總是抱持寫差也沒關係的心情在寫。如果花太多時間在寫字上,刻意花時間醞釀出感覺來,反而沒辦法寫出真正想寫的。一口氣寫完之後,先離開那個情境。出去散散步,或是放個一天,之後再讀一次看看,一點一點地修改,然後就玩稿了。像我的情況,我一個月沒法寫幾十篇稿子,因為我寫的是自己的心裡話,為了寫一篇文章,必須花好幾天集中精神。這種狀態若是一直持續下去,遲早會覺得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如果真因為這樣生病了,那還真的得不償失,最後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寫。也許有人可以量產,但我如果沒有限制寫作的數量,可能無法持續下去。

「用心」與「投入的態度」

所謂的創意,簡單的說就是「用心」。即使是簡單的工作,想要最有效率、最漂亮、最愉快地完成,最重要的還是用心。不用心就沒辦法提升事物的品質,而且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用心了。唯有追求用心才是創意的態度。只要用心就會有新發現,而新發現會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獨創性。

此外,「投入的方式」也很重要。即使你的工作在一般人眼中看來極具創意,但如果是抱持著被逼著做的態度而為,那就不是創意了。 一邊尋找讓自己樂在其中最好的方式,一邊保持主動投入事物的態度,才是創意的根本。所謂的「表現」,是看投入後的結果來論。創意本身並沒有特別的技術或特別的訣竅,只要秉持「用心」與「投入的態度」,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製作影像、設計或繪畫,任何事都能辦到。先不論別人是否認同,至少可能性是無限的。

「最糟也最棒的路」

所有的事情並非只有一個面向,在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另一個意義存在。就像有光就會有影子一樣,不管是什麼事,在「最棒」的一面之外,也有「最糟」的一面,從兩方取得良好的平衡,才是最正確的。每個人都有虛偽、軟弱的一面,但不讓人看見,而自己也不願意承認。我發現,想盡辦法不讓這些缺點表現出來的想法才是錯誤的。不管是世間的事物,或自己內心的事物,要能全部接受、包容,才是最糟但也最棒的生存方式。有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壞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都是自己,只有好好的認同它,跟兩邊都好好的交往下去才是正確的生存方式。不用拼命武裝自己,赤裸裸也沒關係,不管是煩惱還是痛苦都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當我能夠相信「製作完美的東西不是我的目標」時,對我來說,許多煩惱就都解決了。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找出不好的地方或者欠缺的部分,然後想辦法隱藏或改進,以達到理想目標。但我認為這種作法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不好的那一面也許也有好的地方,所以並不是將壞掉的部分修理好就是好,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隱藏在缺陷裡的美好。如果可以將好的部分做得更完美,不但可以補足原本的缺陷,相反的還可以讓它看起來更棒。

沒有人告訴我「這個地方不錯,希望你再把它弄得更好一點」,事實上對我來說,這樣的要求是最難達成的。當然,如果有這樣的意見,也是為了引發我更多的潛力,我會很樂於接受建議。但是令人意外地,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可見,相信「加強好的部分,可以做出更好的東西」的人是多麼的少。只要能做到八十分就好,不會期望做到更好,與其追求更好的品質,不如儘量減少八十分以下的部分,以求水準平均……但如果這樣,是沒辦法做出真正有魅力的東西,沒辦法做出令人難以忘懷的東西。到最後,不管是看的人或是執行的人都不會有所成長。我認為在最糟與最棒之間取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的。不管是以結果來說或以實際現狀而言,「完美」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

無論對人或對物,我都不奢求太多。並非我冷漠,而是覺得有點缺陷也沒關係。東西會壞掉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感覺大家都對無關緊要的事,拼命地想爭取高分。不管是書本、設計、藝術都一樣,眼睛所看到的並不是全部,能看到的都是很小的事情,能看到存在背後那巨大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眼睛看到的東西並非就是全部,不是嗎?真正最棒的部分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看見的,然而要怎麼做才能看到那些隱藏的最棒的部分?這正是我所要努力學習的課題。

總之,不管遇到什麼機會我都試著接受,親自嘗試過了之後,搞不好會有新發現也說不定。如果一開始就拒絕,那就什麼也遇不到了。就算碰到腦中浮現問號的事情,也可以因為能夠坦然接受,而成為確認自己是否適合的機會,同時也擴張了自我的可能性。雖說接受的越多,辛苦的部分也就越多,既然有收穫一定也會有風險,但是那些辛苦的部分絕對不會白費,一定會在某個時刻對你有所助益。即使最後得到的結果有所偏差也沒關係,但是生存方式確不容絲毫偏差。怎樣在最糟和最棒之間取得平衡真的非常重要。

2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嗯哼~
在這個時候看到這篇文章
助益很多~

李炘明 提到...

我只節錄了某些篇章和局部
因為用一指神功打字實在很累
不過特別的書或者說是人吧
總是希望能讓多一點的人看到
同時對一些人產生一點影響和幫助
解決一些人創作或是生活上的一些問題
畢竟這是我看了感覺很舒服的書
有興趣就把整本書看看吧
一定會有更多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