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03

給許懿婷

看了一晚上你所累積的影像作品,
讓我們來好好檢視你創作上的問題。

簡單說你有形式的美感但問題出在內容的模糊。

或許是因為你給我們看太多了。
在每一件與每一件影像中,我們不清楚你想表達的或你所表達的觀念。
這裡並不是說影像作品中沒有觀念或想法,
問題是出在不夠清澈。

我們看到的是依命名的資料夾加上過多的數量,
所以變成很像是材料的收集。
當然創作材料收集越豐富代表著你感興趣的範圍也越豐富。
因為素材很多,似乎可以發展的方向也很多。
這時重要的就是對創作材料的整理,重新分類再加以組合。
這就像房間的東西越來越多,每個物件都是你喜歡的,
但你的房間只有那麼大,如果東西繼續多下去,
那你就沒有活動和存在的空間了。
所以丟棄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判斷哪些是可以丟棄的,也可以說是你在挑選哪些是真正重要的。
東西會越來越多,
我想一定的原因是因為你很貪心喔。
貪心和好奇心差別在哪呢? 我希望你仔細想想呢!
依我看來,你對很多事物充滿貪心,
特別是在你生活3公尺的範圍,但也只停在你生活3公尺的範圍。

關注自己並不是一件不好的事,甚至那是最基本的開始。
至於怎麼關注、關注哪裡還有如何轉化成形式呈現,那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你關注的切入點還有切入後的延伸性在作品中顯然是薄弱的,
我想原因可能出在你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所以你也沒有繼續探究的需求。

從好的方面看,是你的創作是根植於你的生活經驗。
從另一個方面看,是你過的生活是和他人或現實脫離的。
你關心的只是自己,卻不關心自己所在環境的種種。
沒有土壤可以依附的植物能存活多久呢? 能期待開出美麗的花朵嗎?
你想想,自己除了身體之外還可以是什麼呢? 還能如何被感知呢?
當你現在已經累積了一定的嘗試後,
是可以思考下一步你還能繼續什麼的時候了。


我想你對視覺美感有著很敏銳地感受力。
能夠在你生活的周遭,發現某些什麼。
你自己也許不是很清楚,但你就是會不由自主的去實踐去嘗試。
我覺得這是上天給你的禮物,你有著單純積極的創作需求。
或許你會困擾說,你每次開始時都不清楚自己在幹嘛。
但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清楚了才去做和做了後才清楚並不是那麼一分為二的,
這往往是一個循環的過程。
只能說,你是從先做了再說即便不清楚的方式開始的。
這就像鳥不需要懂得空氣力學才能飛翔,鳥會飛翔是出於本能一般。
當然,鳥能飛翔,不過可不是所有的鳥都能飛得又快又高又遠。
所以,你如果不想只停留在目前的狀態,
那如何擴大?
如何持續?
如何深刻?
就是你可以探究和努力的三個方向。
也因為是從做開始,那不可避免就是一個嘗試的過程,
再不斷嘗試失敗後,你才會漸漸清楚,
所以即便你一直失敗一直苦惱,你也不能太快放棄喔。


在收集素材、整理素材、重組素材的同時,
我想,你還有一個更大的課題要面對。
那就是對你來說,藝術創作是什麼呢?
作品或者不是作品的定義又是什麼呢?

因為過去的養成教育,讓你在面對問題時,
想的都是如何處理問題,特別是技術性或形式上的問題。
結果變成你所關心的都是怎麼能讓形式上有美感,
好似有了美感,那就一定是藝術創作,那就一定是藝術作品。
這不能怪你,因為我們的環境是這樣要求你的。
如果你沒法快速地把美感呈現出來,
那你想要考上藝術大學就不會是現在那麼順利,
你可能會重考好幾次呢!
但怎麼界定問題,特別是一些根本的問題。
不清楚界定問題就不容易處理問題。
就像是發生暈眩,
你如果清楚是沒吃飯造成的還是沒睡覺造成的,
那處理的方式就不同了。

在創作上常發生的狀況往往是你以為你知道,其實是你連想都沒想過。
你知道的,不是你自己去認真面對思考的;
你知道的,可能就是你自己從小被灌輸的某種隱形框架。
當然這框架並不全然是不好的,
畢竟你現在很適應,感覺也算自由,甚至你都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但是,如果你不想被局限你的可能,
你可能就需要意識到那個隱形框架的存在。
清楚意識到隱形框架後,
才能嘗試不被隱形框架局限的方式是什麼?
麻煩的是每個人的狀態都不同,又沒一個標準的方式。
就算沒意識到自己的隱形框架,也不會有人提醒你。
何況要跳脫出既定的思考框架,總會讓人產生不確定和不安全感。
那就會變成明明很努力,但都在一定的局限內,
所以基本上一點也沒什提升。


自己想改變和做到改變這是一個很困難也會是很有趣的過程,
但不管怎樣都不要放棄探索自我的可能。
居禮夫人說:“我是我自己的實驗,我是我自己的藝術品。”
我很喜歡這句話,就送給你當座右銘好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