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9

青田庫房

空氣裡大量天然樟腦揮發的氣味,一開始聞起來有些嗆鼻,但習慣後卻有種溫暖的氣息。伴著和古物一起攪拌後的氣味,很適合配上形式簡單的木櫃,雖然所有的東西都非常老舊脆弱,空間也十分狹小,不過還是看的出來都經過細心整理和維持,在這樣的空間裡,時間一點都沒有改變也維持著不願改變的姿態。

隔著無酸紙,輕輕地捧在手裡。就像時間一下子靜止了一般,沒有想像中的沉重,卻多了一分格外的脆弱。一邊尋找標籤編號,一邊打量造型和質地,不是每件藏品都能一目瞭然,有些保護的密不通風,只能透過無酸紙去猜想裡面的物件質地。 金屬是沉沉的冰冷,竹子有一種輕盈的踏實感,木頭就較為溫厚。當然接觸多了會從外在形式判斷內在質地,不過還是會有不知所措的時候。像觸碰到某些特別的物件,就會感受某種力量。可能是創作者的用心也可能是使用者的態度,總之就是前人累積在物件的精神能量。不能說所有的能量都是正面的,畢竟許多讓我感受強烈的,都是巫術用具。多少帶了分邪魅,但心有所感就分外的清澈,好像藏品和自己之間,存在著某種不需言語的默契。只要藉由觸碰,意志就能相通。雖然所有的藏品,都不會發出聲音,僅有空調窸窸簌簌的聲音,卻讓人感覺空間裡充滿聲音。確切的說應該是某種安靜的語言,沉默卻感覺分外有力量,獨立於外面喧囂的世界自成天地。

不是每件藏品都是保存良好的。七零八落的或是配件遺失或是失去編號的,通通被集中到Q區。Q區與其說是博物館內的弱勢團體,不如說是更像社會邊緣人一般的腳色。在那的藏品感覺上多了分傲氣也多了分寂寞。即便是存在也是沉默的存在,不知道存在多久,也不清楚是什麼地方來的,卻又那麼理所當然。因為無法被分類定位,所以被集中在一起。這些所謂的瑕疵品,因為不會被展示也無法進行學術研究,當然也不可能拋棄,就是閒置在那。對我而言,這似乎是其它典藏品的一種進化,在博物館中跨到了一個模糊的灰色地帶,既是存在同時又隱藏了自己。

1 則留言:

跑馬 提到...

你是在說你就是屬於Q區裡面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