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29

《穿著minä去旅行》 節錄

實在是沒畫圖的力量,可是時間卻越來越緊迫,
只能拼命地看書,徹底的轉移注意力。
相信墮落到底自然就會湧出希望的力量。
把皆川明的《穿著minä去旅行》節錄下來,
不得不說所謂的創作都有相通。
minä 的網站http://www.mina-perhonen.jp/

在那裡有很多的考生,大家雖然都畫著自己的畫,但盡是畫一些符合志願學校的畫。當我看到大家為了進入第一志願學校而學畫的情形,老實說,我心理產生一股疑惑,進入美術大學或許沒有什麼意義。如果大家都是為了學習這些事而進美術大學的話,那根本沒有什麼藝術家,只是學習繪畫的技巧,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在那間畫室裡,老師會對學生所畫的作品發表評論,評價的標準一定都是「整體的平衡感」、「畫得很好還是很差」等等以這些為重點講評,絕對不可能有「這幅畫很有你個人的風格」或是「筆處有情感的微妙差異」等等這樣評論觀點。畫畫絕對不光是只有畫得好和畫得不好的差別,應該還有很多表現個性的部分,像是有些人擅長用很細的筆畫出連貫的長線,有些人則擅長用又粗又有力的線條來畫,可說是天差地別,沒有哪個好、哪個不好的問題。我記得當時有一個人畫了一幅很棒的畫,但仍被老師說「整體的平衡嘛……」,得到的評價不是很好。以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是一張很有感覺的好畫。去畫室一段時間後,我了解了這樣的現實,漸漸無法接受這樣的學習環境。這樣的課,我不想上也覺得沒有必要上。如果是這樣的話,倒不如以自己的步調去做自己想做的事,雖然我不知道這樣是否能被社會所接受,但我自己覺得去追求這樣的道路應該比較適合我自己吧。

剛開始設計衣服的時候,我很認真地去思考把機能隱藏在設計裡這件事。並不是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方式很有趣,而是以服裝的完成度來看,最好是不要看到任何多餘的東西。在服裝製作上,有些雖是必要的機能,但其實是視覺上不需要的東西,而這樣的狀況比想像中的多。我希望能盡量去除這些東西,也很努力朝這方向去做。我想以設計的觀點來看,這樣才能說是完成度比較高吧。但是把所有能看見的東西全部都藏起來也有點太過,在這一點的拿捏取捨可說十分不容易。以車子來看,如果太過看重空氣阻力,把車身的設計全部都拿掉的話,那就會變成一輛什麼味道都沒有的無趣車子。所以如果設計本身的概念無法貫徹的話,反而很容易被機能牽著走。最終的目標,還是要讓人感受到人所創造出來的優點才行。哪裡要加入設計,哪裡要消滅設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課題。以這樣的觀點來看衣服以外的設計,我個人覺得真的很有意思。

一到春夏或秋冬,只要在季節變化時,我就會先準備幾本筆記本。以周期循環來看,每次展示會結束,就會有一段短暫的悠閒日子,為期大約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我的心情會漸漸轉向下一個階段想做的事。對我來說,買新的筆記本就意味著新季節的開始。我會把任何想到的話和素描的構想都隨寫隨畫在本子上。雖然說這段時間是思考新點子的時期,但不可能二十四小時都在想,只要有些什麼想法,儘管多麼地不起眼,我總是先把它記在筆幾本裡。但其實我的個性有點粗心大意,所以也沒有隨時把本子帶在身邊。筆記本時常被我丟在工作室(笑)。這麼一來,我會隨手抓起身邊有的紙張就寫了起來,所以常堆了一疊紙。最後再把這些紙和筆記本裡記載的東西集合起來,整理出想法。如果有具體的畫出現在腦海裡,接下來就會去買繪圖紙。這是我的第二階段。

不論布料的圖案,或是設計圖,畫圖時大抵是一個人的工作,這一個人工作的時期,我用一種和喜怒哀樂全然不同的心情來面對紙張。要怎麼形容才好呢,有點像是慢慢發覺自己的一個作業過程。例如,寫些關於自己的文章或是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時,通常不太會有很快樂或是很高興這樣的心情,有點像是這樣的感覺吧。雖然確實有感覺,但卻不是喜怒哀樂之外的什麼,很接近無意識狀態吧。這段時間對我來說十分充實,感覺是一段很有重量的時間。望著圖畫紙時,總是會看到一些模糊的線條,我拼命地追趕它們,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當在畫設計圖案時,我通常十分沉醉其中,一個人埋首工作。

當我獨自思考圖案時,放鬆和轉移注意力是必要的。像是去看電影、瀏覽書,這時點子會浮現地很快。但會將電影和書本當作資料,並不會直接採用裡面的想法,而是為了讓自己的腦袋處於想法活躍的狀態,我想有點接近軟身操吧。當獨自工作時我希望盡量放慢自己的思考,因為再怎麼說我畢竟是設計師,不得不把許多時間花費在思考好點子上。事實上,我平常每天都過得很忙碌,所以在思考設計時,會盡量到工作室來,坐在椅子上,悠閒地看書什麼的,有什麼在意的想法就照舊一一把它寫在筆記本裡。這時間十分長,大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可以思考。這段期間我絕對不會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思考、一定要出現好點子。」而是自然等待想法湧現。與其絞盡腦汁拼命去畫些什麼,胡亂塗鴉的東西反而比較容易發展成設計圖案。我自己是抱持著這樣的想法來做設計的,因為這是設計師的工作,所以我很花費心思在這個作業過程(笑)。總之,我不是那種會思考什麼是偉大設計的人。

和畫下粗略構想的素描相較起來,畫布料圖案的時候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因為要花好幾天的時間進行,如果一開始就太嚴肅認真,就會在還沒醞釀成熟、還未得出結論的狀態下結束,所以我反而會一點一點畫,慢慢地進行、慢慢地累積。我不會直接照現實上的意象來畫圖,而是把記憶裡的影像,「好像是這樣的感覺」的東西,一邊回憶一邊畫下,然後再加上自己的一些習慣和癖好,勾畫出圖案。太過鮮明地殘留在腦海裡的東西,反而很難成為設計圖案。只是把情景照實畫出來,一點意思也沒有。所以我偏向選擇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做為繪圖的創作動機或題材。

不論什麼事,我總是喜歡以和主流不同的角度來探索。這並不意味著我喜歡從偏斜的角度來看事情,而是許多的事經常被埋在這些習慣的事和理所當然的事情當中,這些事反而才是最重要的,我時常想這些重要的事常被人們忽略了。在時尚設計這一行,我認為也是一樣。在每個季節重複的過程,從製作衣服、舉辦服裝秀,然後販賣的一連串流程裡,我同樣也有這樣的思考。

雖然是我自己選擇了時尚這個領域,但我和其他的產品設計師的態度其實是一樣的,我想創作的是能長久保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想法或許不符合現在時尚的潮流,我一邊創作minä,一邊做著時裝設計,每天都這樣強烈思考著。身為一個設計者,絕對不願意接受自己創作的布料或是衣服,在半年後就變成垃圾的作法。我當然不會用這樣的想法來設計衣服,如果真的以這樣的心情來設計衣服,那麼設計師就會變成像天竺鼠在轉輪玩具裡轉圈一般,只是盲目地跟著跑而已。如果只是依循這樣的方式來作業,那麼肯定不會做出好的設計。所以我經常在想,要怎麼樣才能避免落入這樣的情況。

我覺得「流行」這樣的想法對設計的本身是毫無意義的東西。雖然我這麼說,但在一年兩次的季節變換時,還是會提出新的設計,我不是出於不得不創作新東西的想法,只是想把自己的想法化做具體的形象,像是想做這樣的東西,或是如果有那樣的東西應該不錯吧!這個世界有許多用「流行」兩個字無法概括的美好事物,不是嗎?我想做的就是這些東西。所以我對「流行」兩個字其實沒有很大的興趣。雖然我很明白為什麼某些東西正在流行,和其背後的原因,但事實上因為造型很美而成為流行的東西,我認為其實很少。

從外部來看,多數會造成流行的風潮,其主要的原因還是大家認為是「很棒的東西」。我完全不想和這些流行的東西有關連,我的目標是創造用「流行」一語無法完全概括的設計。「因為是當季,所以想要擁有」,大家很想擁有的這樣東西,我想其熱度最常大概也只能維持個半年吧。我想這些東西不能稱之為風格(style)。流行的東西和風格絕對是不同的,風格即使經過時間的洗禮,依然能夠保留並且被大眾認知,流行實在追不上風格,讓人有種腳觸不到地面的虛浮感。若可以的話,我認為最好是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造型和風格,然後去追求才是最棒的。

當然,有時我也會出現在店裡,對我來說能夠聽見客人的聲音是很開心的事,能夠現場聽到客人直接跟我說「我喜歡這件衣服的這個地方」,真的很開心。但是我不會因為聽了客人的話就去做些什麼具體的事。因為客人沒有想到的,但渴望擁有的東西,才是我潛意識裡想要做的東西也不一定。並不是要把客人想要的東西具體化,而是做好一件當客人看到時會覺得「啊,我好想要這一件」的衣服,這才是我的理想。如果是照客人預想的東西去做調整,是不會有這樣的力量的。

2007/08/26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節錄

因為閱讀後的喜悅,
奮力地把松浦弥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書店》節錄出來。
這是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關於寫作與編輯

使盡全力工作是理所當然的,所以盡全力並不值得稱讚,畢竟有沒有盡了全力,都是個人的感覺,跟客戶或是一起共事的人是不相干的。因為是工作,當然會要求成果,當一個工作結束之後,必須冷靜地重新檢討完成的作品。雖然再次回想已經結束的工作並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但是如果不好好反省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很可能在下一次的工作中又犯了相同的錯誤。由於我是一個自由工作者,所以總是抱持著這次失敗就沒有下一次的工作機會這樣的意識在工作。即使這麼想,還是會有做不好的時候,這就是工作有趣的地方也是辛苦的地方。

寫出我想說的話

現在的我,對於寫文章這件事,好像也還沒資格告訴人家要怎麼寫,對於立志寫作的人,我唯一能說得是,文章寫得好與不好其實沒什麼關係,文章內容必須講究事實,以及能給人簡潔的印象這才是比較重要的。有個很有名的作家,名字我已經忘了,他曾經說過一句話,意思大概是「文章不可以寫得太好」。這句話的意思好像是說,對寫作的人而言,追求文章的優美是一件無趣的事情。真正厲害的人,都會用自己的方法去破壞拆解……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就像教科書裡寫的,所謂優美的文章,只要學著照著文法寫,誰都能寫。但是如何解構文法,將最精髓的部分寫出來,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我覺得那句話很有道理。我也經常思考著,寫出好文章的訣竅是什麼?我的結論是,就當作是在跟人家講話一樣寫出來就好了。就像是把昨天發生的事情告訴爸媽、小孩、戀人或朋友一樣地寫出來就好了。

下筆的前兩天

我寫作大多以所想所感為主,但這種描寫內心情緒的寫作很辛苦,常常想不出要寫什麼。比方說我會在截稿的兩天前左右,開始做心理準備,因為就算突然想到,也絕對沒辦法下筆。我刻意將自己的感覺移轉到書寫這件事上,等到心底響起「好!來寫吧!」才動筆。如果坐到書桌前,思緒正瀕臨顛峰的話,那是最理想不過了。所以在這段期間,我不太與人見面,因為情緒一有波動,可能就寫不出來了。我盡量不和人見面,也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外出,讓自己慢慢進入寫作的世界。二十四小時都在思索接下來要寫的東西,連睡覺的時候也是。但並不是坐著不斷地思考,而是邊思考邊過日子,也許有點類似戀愛時,老想著某個人的感覺。有時候也會去散散步、到街上走走,轉換心情。就好像是讓自己想寫的東西在腦中發酵一樣,一直到坐在書桌前,腦袋已經充滿各種想法不寫不行的狀態,才動手將所想的事情寫下來。能達到這種狀態是最理想不過了,但並非總是那麼順利。有時會在中途遇到討厭的或讓自己分心的事情,這樣一來就只好重新調整情緒,再來一遍了。

一直持續不斷地思考,某個時候腦中便會浮現字句或景象,只要不放棄,一定會有字句出現,所以我總是讓腦子動個不停。剛開始時,腦中會不斷地盤旋著「要寫些什麼好?寫什麼好呢?」的句子,想著想著彷彿打開了記憶的抽屜,就從中找到「要寫的東西」了。

從以前到現在學到的「寫作秘訣」

要保持固定寫作的心情還是得仰賴正常規律的生活,絕對只有規律地生活才能辦得到。要有充足的睡眠、美味的食物和適度的玩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所以並不是說你每天都早睡,但規律的生活是必要的。要先能維持良好的身體狀態,才能掌握精神狀況。

再者,我無法只為自己寫文章,一定要有個對象才行。雖然我不會告訴那個人,也不會告訴其他人,但一定會在心中想著這篇文章是寫給他的。這樣做除了比較容易投入情感之外,也才會產生書寫的必要性,或者說是意義。對我來說,寫作的目的在於表達感謝的心,雖然不是直接的表達,卻像是要回報給那些帶給我力量的人。我之前已經提過了,有點像是戀愛的感覺(笑),但是不這麼想就寫不出來。因為寫的是自己的心底話,如果是連載,就好像每個月給某個人寫情書一樣,也因為是情書,沒有對象就沒辦法寫不是嗎?所以我每次寫作之前都會決定這次要寫給誰。

接下來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寫作至今收穫的心得,那就是一篇文章我只寫一個主題。即使對於一件事,有想到幾個事情想傳達,我也不會將它們全部寫出來。對於想傳達的事情不能貪心,一次只能表達一項主題。比方說「蘋果很好吃」這個主題,就算想到「蘋果和橘子都很好吃」,也只能寫「蘋果很好吃」。這樣做比較能完整表達自己的情緒。以前的做法會想要塞入很多主題,結果文章落得支離破碎。寫長篇文章時也是如此,將自己的感覺集中在一個主題上,這樣比較能明確地寫出想寫的事情。

然後,盡量不要花太多時間寫作,花太多時間是不行的。我寫的稿子大多在一千兩百字左右,大約花一個小時來寫。所以,在那之前要如何醞釀情緒就變得很重要。如果想要寫好可能會花更多時間,但我總是抱持寫差也沒關係的心情在寫。如果花太多時間在寫字上,刻意花時間醞釀出感覺來,反而沒辦法寫出真正想寫的。一口氣寫完之後,先離開那個情境。出去散散步,或是放個一天,之後再讀一次看看,一點一點地修改,然後就玩稿了。像我的情況,我一個月沒法寫幾十篇稿子,因為我寫的是自己的心裡話,為了寫一篇文章,必須花好幾天集中精神。這種狀態若是一直持續下去,遲早會覺得自己快要精神分裂了。如果真因為這樣生病了,那還真的得不償失,最後甚至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而寫。也許有人可以量產,但我如果沒有限制寫作的數量,可能無法持續下去。

「用心」與「投入的態度」

所謂的創意,簡單的說就是「用心」。即使是簡單的工作,想要最有效率、最漂亮、最愉快地完成,最重要的還是用心。不用心就沒辦法提升事物的品質,而且世界上最快樂的事莫過於用心了。唯有追求用心才是創意的態度。只要用心就會有新發現,而新發現會讓你找到屬於自己的獨創性。

此外,「投入的方式」也很重要。即使你的工作在一般人眼中看來極具創意,但如果是抱持著被逼著做的態度而為,那就不是創意了。 一邊尋找讓自己樂在其中最好的方式,一邊保持主動投入事物的態度,才是創意的根本。所謂的「表現」,是看投入後的結果來論。創意本身並沒有特別的技術或特別的訣竅,只要秉持「用心」與「投入的態度」,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製作影像、設計或繪畫,任何事都能辦到。先不論別人是否認同,至少可能性是無限的。

「最糟也最棒的路」

所有的事情並非只有一個面向,在看不到的地方,還有另一個意義存在。就像有光就會有影子一樣,不管是什麼事,在「最棒」的一面之外,也有「最糟」的一面,從兩方取得良好的平衡,才是最正確的。每個人都有虛偽、軟弱的一面,但不讓人看見,而自己也不願意承認。我發現,想盡辦法不讓這些缺點表現出來的想法才是錯誤的。不管是世間的事物,或自己內心的事物,要能全部接受、包容,才是最糟但也最棒的生存方式。有好的一面當然也有壞的一面,不管是哪一面都是自己,只有好好的認同它,跟兩邊都好好的交往下去才是正確的生存方式。不用拼命武裝自己,赤裸裸也沒關係,不管是煩惱還是痛苦都以平常心看待就好。

當我能夠相信「製作完美的東西不是我的目標」時,對我來說,許多煩惱就都解決了。大部分的人,都會先找出不好的地方或者欠缺的部分,然後想辦法隱藏或改進,以達到理想目標。但我認為這種作法不見得是正確的。因為不好的那一面也許也有好的地方,所以並不是將壞掉的部分修理好就是好,大家都應該去看看隱藏在缺陷裡的美好。如果可以將好的部分做得更完美,不但可以補足原本的缺陷,相反的還可以讓它看起來更棒。

沒有人告訴我「這個地方不錯,希望你再把它弄得更好一點」,事實上對我來說,這樣的要求是最難達成的。當然,如果有這樣的意見,也是為了引發我更多的潛力,我會很樂於接受建議。但是令人意外地,並沒有這樣的機會。可見,相信「加強好的部分,可以做出更好的東西」的人是多麼的少。只要能做到八十分就好,不會期望做到更好,與其追求更好的品質,不如儘量減少八十分以下的部分,以求水準平均……但如果這樣,是沒辦法做出真正有魅力的東西,沒辦法做出令人難以忘懷的東西。到最後,不管是看的人或是執行的人都不會有所成長。我認為在最糟與最棒之間取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完美是不可能存在的。不管是以結果來說或以實際現狀而言,「完美」不過是一種幻想罷了。

無論對人或對物,我都不奢求太多。並非我冷漠,而是覺得有點缺陷也沒關係。東西會壞掉難道不是很正常的事嗎?感覺大家都對無關緊要的事,拼命地想爭取高分。不管是書本、設計、藝術都一樣,眼睛所看到的並不是全部,能看到的都是很小的事情,能看到存在背後那巨大的部分才是最重要的。眼睛看到的東西並非就是全部,不是嗎?真正最棒的部分並不是那麼容易就能看見的,然而要怎麼做才能看到那些隱藏的最棒的部分?這正是我所要努力學習的課題。

總之,不管遇到什麼機會我都試著接受,親自嘗試過了之後,搞不好會有新發現也說不定。如果一開始就拒絕,那就什麼也遇不到了。就算碰到腦中浮現問號的事情,也可以因為能夠坦然接受,而成為確認自己是否適合的機會,同時也擴張了自我的可能性。雖說接受的越多,辛苦的部分也就越多,既然有收穫一定也會有風險,但是那些辛苦的部分絕對不會白費,一定會在某個時刻對你有所助益。即使最後得到的結果有所偏差也沒關係,但是生存方式確不容絲毫偏差。怎樣在最糟和最棒之間取得平衡真的非常重要。

2007/08/22

《尋找幸運星》節錄

這陣子生活的步調漸漸回到安閑恬靜,
能好好的閱讀手邊的一些書。
一直都很喜歡看訪談錄,特別是藝術工作者的訪談錄。
藝術工作者對於自己的執著和要求,往往異於常人。
每次看完,總是有著開心的感覺。
原來自己沒那麼特別、也沒那麼孤獨。
最近看了蜷川実花的電影<惡女花魁>和書<尋找幸運星>。
很早之前就注意到她,主要的原因是作品的氣質有一種毒的感覺。
讓我感到莫名地親切與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才會拍出這樣的作品。
有興趣的可以到她的官方網站 http://ninamika.com/ 
節錄出《尋找幸運星》的片段

自己必須超越之前的自己,非得有進步不可。
要自己掌握自己的作品,並且進步到下一個更高的階段,
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我想,開始在意別人的眼光,是進步的原動力。
作品要怎樣才會讓人看起來有新意,要怎樣看起來才覺得進步。
這是我第一次開始意識到第三者的眼光,這真的讓我學到很多。
要求自律,不論對誰來說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我的做法是,去做那些會讓自己感到緊張的工作,
挑戰至今為止不曾體驗過的世界,
把自己置於不得不去做的位置。
這樣的態度至今不曾改變過。
因為自己不可能把自己逼到最高境界,
所以必須自己製造這樣的機會。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總是有一種想法,
拍照不是一件拜師學藝的事。
進大學是為了加強自己比較弱的部分,
我總覺得,拍照不是一件可以學習的事。
至今為止,我從沒想過只要做拍照這件事,
拍照唯一的理由是,想擁有一件能隨性自由發揮的事,
這只是為了取得自己生活的平衡點。
只有拍照是不需要聽從別人應該這樣拍或那樣拍的指示,
是屬於自己的重要又神聖的一個領域,
這個不可侵犯的領域是我想完全保留給自己的。
因此,我不想向其他人學習,也決心不去上任何課程。
儘管這個選擇不是只有這個理由,
但我隱約覺得這似乎和自己的原創力有緊密的連繫。

因為最能獎勵自己的只有自己,
第一步要先完全的相信自己,並且擁有超級的自信。
即使有什麼困難,
對我這個天才來說, 沒有什麼能夠難倒我的,
要到了這種程度的自信才行。
同時,就連非常細微末節之處、就連不滿意自己的地方,
也都要確認。
還要比任何人都要謙虛,
把自己的能力降到最微最細小也是絕對必要的。
即使周圍的人怎麼吹捧你,
也不能就此錯以為自己很偉大,要時常保持一顆否定的心。
如果沒有同時擁有自信與謙虛這兩方面的自己,
我想是無法保持平衡的。
總之,維持平衡是很重要的。
取得主觀和客觀的平衡,
或是所有相反的兩極事物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雖然看似困難,但這兩方面的自我如果不存在是無法繼續下去的。

拍照不是一件從零到一的職業。
我認為小說、音樂、畫家都是從零到一的職業。
但是,拍照是把一的東西變成二,
如果沒有一(被攝體),根本不會有二。
因此,被攝體讓自己拍照的感覺,
不只限於人,拍攝任何事物也有這樣的感覺。
但是,也不能光是只有這種「謝謝你讓我拍,真的很感謝」的心情,
也要有與此相反的感覺,在心情上取的平衡,才能拍出好東西。

我是那種只要能拍照,就覺得很滿足的人。
反過來說,拍照時是否能在自我之中發現新的東西而感到快樂,
就是我的全部。

總之,我喜歡把自己放在那種困難的處境。
我的夢想是征服世界(笑),一想到要那樣做,
就會覺得自己要做的事還有很多,連心情都興奮了起來。
覺得自己甚至尚未站在起跑點上。
我總是認為自己每一天都過的超努力的,
我絕不會吝於保留自己的一切,
像是把所有的點子全部用盡,有時甚至過度使用,
或許之後會覺得困擾, 但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總之,我每次都會掏出全部的自己,
即使做完後仍無法有成就感,
那麼,下次再努力,還有下次,這就是我的想法。
我很少只想維持現有的狀況,或是安定下來。
相反地,不管什麼都好,我一心只想繼續前進。
我不會對自己的年齡漸增一事感到不安,
倒是對累積了經驗而安於現狀一事感到不安,
我甚至有強烈的想法,
想推翻自己的一切,嘗試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
這樣其實很矛盾,雖然一邊守住既有的東西,
但更想把東西翻過去,去開拓一個全新的境界。
最近我的野心好像更大了。

征服世界是條漫長遙遠的道路,看似辛苦卻也有其相對的快樂。
自己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呢,所以不努力不行。

2007/08/21

《培根訪談錄》節錄

如果生命令你興奮,那麼生命的反面,
像陰影、死亡必定也令你感到興奮。
或許它們不至於另你感到興奮,
不過你還是查覺到生命那般地察覺到它們了,
你察覺到了,就如同拋棄一枚有著生與死兩面的銅板。

被畫者是有血有肉的個體,你應該捉住他們所放射出來的特質。

說是能量比較好,事物皆有表象,
而表象之中皆有能量,能量是很難設陷阱加以捕捉的東西。

並置不同真實所產生的張力。

陷阱會關住主題只留下真實。

忘記原先的企圖,所以能夠用全新的眼光觀看它。

一個畫家如果試圖記錄生命,就必須用更激烈更省簡的方式作畫。

簡化的結果卻是真實的呈現,必須透過縮減凝結出強度來。

強化了真實性,也使真實性呈現多種面貌。

常是把物象變得較容易接受的人,作品都非常地弱,也真的無意義。

什麼是成為一個藝術家的必要條件?
一你必須決定不害怕被人嘲笑,
還有就是發現一個真正吸引你去嘗試的主題。

創作的動機就是創作本身,是解決難題的快感,
而難題則是非要透過製作才能解決的難題,
所以在過程的最後,留下的只是活動的殘餘。

2007/08/20

淺薄

生活中不經意的失去,
總是比感受到的真實多。
對於失去的模樣,
不會有痛的感受,
甚至連感受都沒有。
失去的就沒有記憶的必要。
記憶的往往又不是感受的真實。
2007年的圖少得可憐 ,
生活的瑣碎顯然沒被認真對待。
真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淺薄。

2007/08/18

2007
















2007/08/13

2006 下














































2006 上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