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在河濱奔跑。
今天的月挺亮的,應該是下了整天的雨,
空氣挺清新的,蟬叫得格外得響亮。
我感受著氧氣的不足,凝望著天空奔跑。
一邊思考著,要怎麼評論這現代書法展。
這幾天,朋友有個報告要完成,希望我能給點意見。
對於這種類藝評,清醒的我是一定不會動腦去想的,
倒不是做這沒意義,而是我根本覺得說得再厲害也不如實踐來的重要。
簡單分析如下:
一. 採樣的局限所謂的現代在展覽中指的是現今存活的書家,也就是以活著為最基本的篩選,並非以現代性或開創性為篩選條件。再者以一人一件作品,做為一種當下的切片採樣,與其說是表現書法現代性,不如說是呈現共同的困境。
二. 類科學的實驗 利用科學方式將書法分解加以嘗試,可大分為
1. 書寫工具和承載對象的改變,藉由不同工具,重新詮釋文字符號。
2. 書寫工具不變,但將形式元素屬性(如筆觸、墨色)增強與變化。
3. 書寫工具不變,但以畫入書(如色彩 構圖 破格 分解 排列 重組)。
4. 不在意書寫工具與形式,在意書寫過程,強調運動與行動本身。
5. 將書法符號化、社會化,在意其作用以做為傳遞某種觀念的工具。
三. 共同的困境
1. 社會適用性與功能性的被取代。
2. 西方藝術型態的強勢混種。
3. 本身價值與意義的不確定
a 從自覺內發→創新實驗。b 從文人世家→消費社會。
寫到這突然想到,假如有一物種快面臨絕種,你會怎麼處理?
1. 強迫牠適應新環境。
2. 讓牠和其他亞種雜交繁殖。
3. 對牠基因改造。
4. 設立保護區,加以隔離。
5. 不管牠,該消失就消失吧。